道地中藥飲片 · 傳承中藥文化
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 pieces · Inheri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
熱銷產(chǎn)品
- Products Show -
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,呈立方塊狀或方塊狀厚片,大小不一。白色、淡紅色或淡棕色。
本品略呈圓柱形,彎曲而稍扁,長15~30cm,直徑1.5~6cm。表面黃白色或淡黃色,有縱溝、縱皺紋及須根痕,偶有淺棕色外皮殘留。
用法與用量:9~30g。注意:不宜與藜蘆同用。貯藏:置通風(fēng)干燥處,防蛀。
性味與歸經(jīng):甘,微溫。歸肺、脾經(jīng)。 用法與用量:9~30g。 貯藏:置通風(fēng)干燥處,防潮,防蛀。
白芍是毛茛科白芍屬植物,是毛莨科植物芍藥的干燥根。夏、秋二季采挖,洗凈,除去頭尾和細根,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,曬干。
性味與歸經(jīng):辛、苦、酸,溫。歸肝、脾、胃、肺繹。 用法與用量:3~10g。 貯藏:置陰涼干燥處,防霉,防蛀。
主要由角質(zhì)和骨質(zhì)等有機質(zhì)組成,一般為白底黑斑或黃底暗褐色斑。色斑多呈褐、黃、黃褐及黑色。在受熱時分泌出一種粘膜,所以在一定溫度和壓力下可以將龜甲碎片粘結(jié)成大塊材料,龜甲具可切性,易于加工和雕刻。龜甲會被硝酸腐蝕,但遇鹽酸無反應(yīng)。
【性味與歸經(jīng)】 苦,微溫;有小毒。歸肺、大腸經(jīng)。 【功能與主治】 降氣止咳平喘,潤腸通便。用于咳嗽氣喘,胸滿痰多,腸燥便秘?!居梅ㄅc用量】 5~10g,生品入煎劑后下。
性味與歸經(jīng):咸,寒。歸肝、脾、膀胱經(jīng)。 用法與用量:5~10g。 貯藏:置通風(fēng)干燥處,防霉,防蛀。
【性味與歸經(jīng)】?甘、辛,涼。歸脾、胃、肺經(jīng)。 【功能與主治】?解肌退熱,生津止渴,透疹,升陽止瀉,通經(jīng)活絡(luò),解酒毒。用于外感發(fā)熱頭痛,項背強痛,口渴,消渴,麻疹不透,熱痢,泄瀉,眩暈頭痛,中風(fēng)偏癱,胸痹心痛,酒毒傷中。 ???????【用法與用量】?10~15g。
性味與歸經(jīng):苦、微寒。歸肺、肝、胃經(jīng)。 用法與用量:~15g;研末吞服3~6g。外用適量。 注意:宜與川烏、制川烏、草烏、制草烏、附子同用。 貯藏:通風(fēng)干燥處。
產(chǎn)地:湖南 規(guī)格:1KG/袋 ???????藥材性狀:多年生草本,株高70~150厘米。鱗莖球形,淡白色,先端常開放如蓮座狀,由多數(shù)肉質(zhì)肥厚、卵匙形的鱗片聚合而成。根分為肉質(zhì)根和纖維狀根兩類。
性味與歸經(jīng):甘,平。歸心、腎、大腸經(jīng)。 用法與用量:3~10g。 貯藏:置陰涼干燥處,防熱,防蛀。
性味與歸經(jīng):辛、甘,溫。歸心、肺、膀胱經(jīng)。 用法與用量:3~10g。 注意:孕婦慎用。 貯藏:置陰涼干燥處。
性味與歸經(jīng):辛,溫。歸心、肝經(jīng)。 用法與用量:3~10g。 注意:孕婦慎用。 ???????貯藏:置陰涼干燥處,防潮,防蛀。
【性味與歸經(jīng)】?甘,平。歸心、肝、肺經(jīng)。 【功能與主治】?解郁安神,活血消腫。用于心神不安,憂郁失眠,肺癰,瘡腫,跌撲傷痛?!居梅ㄅc用量】?6~12g。外用適量,研末調(diào)敷。
【性味與歸經(jīng)】 苦,寒。歸腎、膀胱經(jīng)。 【功能與主治】 清熱燥濕,瀉火除蒸,解毒療瘡。用于濕熱瀉痢,黃疸尿赤,帶下陰癢,熱淋澀痛,腳氣痿躄,骨蒸勞熱,盜汗,遺精,瘡瘍腫毒,濕疹濕瘡。鹽黃柏滋陰降火。用于陰虛火旺,盜汗骨蒸。 【用法與用量】 3~12g。外用適量。
【性味與歸經(jīng)】 甘,涼。歸肝、心包經(jīng)。 【功能與主治】 息風(fēng)定驚,清熱平肝。用于肝風(fēng)內(nèi)動,驚癇抽搐,高熱驚厥,感冒夾驚,小兒驚啼,妊娠子癇,頭痛眩暈?!居梅ㄅc用量】 3~12g,后下。
品名:茯神 規(guī)格:統(tǒng) 凈重:1000g
【性味與歸經(jīng)】?咸、辛,平。歸肝、肺、胃經(jīng)。 【功能與主治】?息風(fēng)止痙,祛風(fēng)止痛,化痰散結(jié)。用于肝風(fēng)夾痰,驚癇抽搐,小兒急驚,破傷風(fēng),中風(fēng)口,風(fēng)熱頭痛,目赤咽痛,風(fēng)疹瘙癢,發(fā)頤痄腮。 ???????【用法與用量】?5~10g。